《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论坛》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物联网专业拔

 
来源: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论坛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固化的现状,以及学生普遍反映物联网专业入门难、学习难度大、深入学习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的物联网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遵循兴趣、动手、动脑的认知学习方式,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物联网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1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开设现状 自2010年起,教育部批准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曹丽颖,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50-53页;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计算机教育,2010年第11期26-29页),已有近500所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出现在了近半数以上的高职院校开设专业目录当中,并且各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同质化问题严重。 1.2 物联网专业标准不统一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标准极其不统一,没有公认的权威教材、没有公认的课程体系,各校开设的课程体系差异性很大,有的院校偏重于上位机软件设计、有的院校偏重于嵌入式软件设计、有的院校偏重于硬件电路设计,开设方向五花八门,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3 物联网专业学习难度大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徐小龙,鲁蔚锋,杨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19-124页;徐丽琴,马颖,刘筱燕 等,大学物理综合性实验教学效果的调查与思考,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年第6期103-106页;王海龙,默源,白喜文,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98-100页;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1-11页)涵盖了底层的硬件设计、中间层的传输系统设计、顶层的界面设计,涉及知识点众多,学习难度大,也可以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认为是一种交叉学科,可想而知其入门之难、掌握精深之难。 2 “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的具体举措 2.1 走进专业社团寻找兴趣支点 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会发现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是差异性很大的,会发现大学所学的知识和中学的语、数、外、数、理、化、政、史、地没有太大关系了,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一部分同学会通过自我调整度过这段不适应期,还有一部分同学很难度过这段时期。尤其是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大一期间开设的课程大都以基础课程为主,很难深入接触专业课程,培养专业兴趣更加是无从谈起。如果学生可以在大一期间加入专业社团,就可以在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直观的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同时这种了解方式又不会那么枯燥与乏味,是一种寓学于乐的方式,专业社团宽松的学习和交流方式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大二开始深入学习专业课程起到很好的入门作用。 2.2 依托技能竞赛提升动手能力 进入大二以后,学生们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同时,经过大一时期在专业社团的学习,对专业知识也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在这个时期如果能加入到技能竞赛团队中来,和指导老师一起进行一些实际竞赛项目的训练,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课堂知识转化为技能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更加要重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参与技能竞赛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2.3 参与科研项目实现学术升华 经过专业社团和技能竞赛训练两年的熏陶和锻炼,进入大三的学生已经具备很强的专业兴趣和技能了,同学们还会继续在学校学习半年时间,这是很重要的一段时间,如果能深入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让同学们与指导老师一起承担论文撰写、专利撰写、项目申报等具体性的工作,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一次很好的提升,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升华。 3 “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3.1 兴趣是最好的推手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差的弱点,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专业社团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兴趣的方式,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去主动学习,一旦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备技能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技能培训,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应该是一个合格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必须的。常规教学环节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动手能力培训,但是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言,课堂学习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而技能竞赛就是一种解决动手实践时间不足的良好途径,让学生深入参与到技能竞赛的训练中来,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实验设备,对于培养拔尖创新型高职院校毕业生意义重大。 3.3 学术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新标签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重技能轻学术的培养方式,对于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高职学生应该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但同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学术能力,尤其是对于那些致力于继续深造的同学。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应该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拔尖创新型毕业生的新标签。 4 “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在我院物联网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4.1 智能机器人社团引导学生走进物联网专业领域 2014年10月,我院成立了智能机器人社团,该社团主要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在校生进行兴趣培养,同时也兼顾其他专业中兴趣浓厚的学生。社团成立自今,已有近230名学生加入了社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加入社团率达到了近90%。智能机器人社团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2 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的物联网学子 物联网专业学生也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特别是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技能竞赛,如: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左华林和盛玉宝等同学的作品《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捡球机器人》荣获省级三等奖;2017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中,黄袁爵、孙李最等同学的作品荣获二等奖;第八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王健松、许自强等同学的作品荣获二等奖。 4.3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主持科研项目 在开展社团活动和技能竞赛的同时,也一直在指导学生参与申报科研项目,如:徐开起等同学申报的2015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智能捡球机器人”;李萍萍等同学申报的201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城市级物联网技术在LED公共照明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陈凯等同学申报的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Arduino的机器人与课程开发”;段志平等同学申报的我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种多自由度人形机器人设计”。众多学生参与到了科研项目中来,他们承担了大量的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5 结束语 通过“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近五年的应用,我院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动手动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均有了明显提高,并且涌现出了众多物联网方向的拔尖创新人才。最后,我们将继续对“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将之推广应用到其他专业当中。 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固化的现状,以及学生普遍反映物联网专业入门难、学习难度大、深入学习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的物联网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遵循兴趣、动手、动脑的认知学习方式,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物联网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1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1.1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开设现状自2010年起,教育部批准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曹丽颖,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50-53页;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计算机教育,2010年第11期26-29页),已有近500所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出现在了近半数以上的高职院校开设专业目录当中,并且各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同质化问题严重。1.2 物联网专业标准不统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标准极其不统一,没有公认的权威教材、没有公认的课程体系,各校开设的课程体系差异性很大,有的院校偏重于上位机软件设计、有的院校偏重于嵌入式软件设计、有的院校偏重于硬件电路设计,开设方向五花八门,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3 物联网专业学习难度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徐小龙,鲁蔚锋,杨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19-124页;徐丽琴,马颖,刘筱燕 等,大学物理综合性实验教学效果的调查与思考,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年第6期103-106页;王海龙,默源,白喜文,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98-100页;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1-11页)涵盖了底层的硬件设计、中间层的传输系统设计、顶层的界面设计,涉及知识点众多,学习难度大,也可以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认为是一种交叉学科,可想而知其入门之难、掌握精深之难。2 “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的具体举措2.1 走进专业社团寻找兴趣支点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会发现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是差异性很大的,会发现大学所学的知识和中学的语、数、外、数、理、化、政、史、地没有太大关系了,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一部分同学会通过自我调整度过这段不适应期,还有一部分同学很难度过这段时期。尤其是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大一期间开设的课程大都以基础课程为主,很难深入接触专业课程,培养专业兴趣更加是无从谈起。如果学生可以在大一期间加入专业社团,就可以在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直观的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同时这种了解方式又不会那么枯燥与乏味,是一种寓学于乐的方式,专业社团宽松的学习和交流方式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大二开始深入学习专业课程起到很好的入门作用。2.2 依托技能竞赛提升动手能力进入大二以后,学生们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同时,经过大一时期在专业社团的学习,对专业知识也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在这个时期如果能加入到技能竞赛团队中来,和指导老师一起进行一些实际竞赛项目的训练,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课堂知识转化为技能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更加要重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参与技能竞赛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2.3 参与科研项目实现学术升华经过专业社团和技能竞赛训练两年的熏陶和锻炼,进入大三的学生已经具备很强的专业兴趣和技能了,同学们还会继续在学校学习半年时间,这是很重要的一段时间,如果能深入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让同学们与指导老师一起承担论文撰写、专利撰写、项目申报等具体性的工作,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一次很好的提升,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升华。3 “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3.1 兴趣是最好的推手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差的弱点,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专业社团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兴趣的方式,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去主动学习,一旦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2 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备技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技能培训,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应该是一个合格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必须的。常规教学环节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动手能力培训,但是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言,课堂学习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而技能竞赛就是一种解决动手实践时间不足的良好途径,让学生深入参与到技能竞赛的训练中来,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实验设备,对于培养拔尖创新型高职院校毕业生意义重大。3.3 学术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新标签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重技能轻学术的培养方式,对于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高职学生应该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但同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学术能力,尤其是对于那些致力于继续深造的同学。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应该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拔尖创新型毕业生的新标签。4 “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在我院物联网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4.1 智能机器人社团引导学生走进物联网专业领域2014年10月,我院成立了智能机器人社团,该社团主要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在校生进行兴趣培养,同时也兼顾其他专业中兴趣浓厚的学生。社团成立自今,已有近230名学生加入了社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加入社团率达到了近90%。智能机器人社团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2 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的物联网学子物联网专业学生也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特别是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技能竞赛,如: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左华林和盛玉宝等同学的作品《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捡球机器人》荣获省级三等奖;2017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中,黄袁爵、孙李最等同学的作品荣获二等奖;第八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王健松、许自强等同学的作品荣获二等奖。4.3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主持科研项目在开展社团活动和技能竞赛的同时,也一直在指导学生参与申报科研项目,如:徐开起等同学申报的2015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智能捡球机器人”;李萍萍等同学申报的201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城市级物联网技术在LED公共照明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陈凯等同学申报的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Arduino的机器人与课程开发”;段志平等同学申报的我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种多自由度人形机器人设计”。众多学生参与到了科研项目中来,他们承担了大量的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5 结束语通过“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近五年的应用,我院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动手动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均有了明显提高,并且涌现出了众多物联网方向的拔尖创新人才。最后,我们将继续对“专业社团+技能竞赛+科研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将之推广应用到其他专业当中。

文章来源: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论坛 网址: http://trzyjsxyxslt.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8936.shtml


上一篇: 职业技术学院机房管理模式的改进分析
下一篇: 国际法论文_推动国际法治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论坛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